豆蔻梢头

忆同窗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晚唐诗人杜牧的这首脍炙人口的别二首》描写一位十三四岁的少女姿态袅娜,举止轻盈美好,就像二月里含苞待放,初现梢头的豆蔻花。十里扬州路的春风骀荡,珠帘翠幕中的佳人姝丽没有比得上她。

豆蔻梢头话同窗

我十三四岁那年调到三里屯一中,与伟伟成为同班同学。她12月29日生,我11月25日,小我一个月零四天。

见到伟伟眼前总会一亮,一双炯炯有神的黑眸子,长长的睫毛,忽扇忽扇的,透彻明亮而又传神。一头乌黑柔亮的短发衬着嫩白润红的秀脸蛋儿,一米七几的大个子是班里最高的女生。讲起话来,昂着脸,目光炯,嗓音亮,笑颜开。她身材修长,笔直挺拔,且前胸贴后胸,正反齐刷刷,没胸没屁股。

上高中后我俩愈加亲密无间,行影不离,天天泡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知心话,就是课间休息也要扭在一起,放学了更要跑到家里继续聊,不到天黑不回家! 绝对是"穿一条裤子还嫌肥"的姐妹儿!

说起裤子,70年代末灰绿蓝仍为大众主体。记得她总爱穿一条肥肥大大的蓝裤子,因为实在不合体,总觉得她把裤子穿反了,俨然一条缅裆裤,所以屁股后边总是褶褶巴巴,恍恍荡荡的啥也看不见。那时我很羡慕没胸没屁股的女生,尤其伟伟! 于是回家把自己已隆起的胸用一块白布着实的"挤压打包",走起路来尽量含着胸,又在镜子面前转了三圈才满意的踏着"平坦"的道路去了学校。还记得一次自己干脆把裤子前后颠倒穿去了学校,感觉那天自己终于跟伟伟看齐了!

伟伟住在三里屯一中的西边,我家在东边。她父母好像是在出版社工作? 有个弟弟名"忠",估计顶多小她三四岁。姐弟俩长的很像,弟弟很可爱,总坐在一角儿聆听两个丫头滔滔不绝,叽叽喳喳。他从不品头论足,也不乱插嘴,只是时不常的忍不住跟着一起嘿嘿的傻笑。伟伟总把他当成 "小屁孩儿",却事事都很呵护这个唯一的弟弟。

伟伟的母亲,四十上下,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一双儿女都随了她的美貌! 伟伟的母亲对我很友善,总是笑脸相迎我的到访。不曾见她发火,生气,更未见她高声呵斥自己的孩子,相反总是心平气和,充满着母爱。据说她2000年左右就去世了!

我从未见过伟伟的父亲,也从未听她谈起自己的父亲,至今感觉还很神秘? 估计她父亲文革期间蒙冤,人不知发配到何处? 全家人止口不许,恐也不敢对外谈论自己的父亲? 伟伟虽然表面大大咧咧,豁达开朗,且感觉她很早熟。从小没有父亲的呵护,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她身为姐姐,便挑起家里的重担,既是姐姐也是哥哥还是母亲的得力助手,家里家外一把手。她去日本留学后,又把自己的弟弟办到日本读书,后把母亲也接到日本同住。据说她的母亲在日本时,按国内的习惯一大早起床去公园打太极拳,没过几天突然发现屁股后边跟了一大帮日本老大妈,照猫画虎的跟着乱比划。。。

伟伟从小嗓音圆润,歌声悦耳,天资聪慧,落落大方,且人见人爱。她心直口快,说话嗓门亮,节奏有如机关枪,俨然一位活脱脱的王熙凤:"丹唇未起笑先闻"! 听她讲话,乃三分话七分笑,没逗号来没句号,啥都觉得好好笑! 唯一喘气的机会就是重重的咽上一口吐沫作为逗号,然后继续突突突。在学校,她时不常会直通通的带出几句戏弄损人的话让某些同学下不来台,她却在一旁笑的前仰后合,着实一个没心没肺的主。时间久了,大家恐也不在意她的冷幽默。她好彩从未让我下不来台,还算比较照顾我这个薄脸皮的人。相反,我俩在公开场合犹如说相声,总是一唱一和,配合模切。

她后来考上北京第二外语学院的走读班,主修日语。毕业后在当时既抢手又令人羡慕的"外企" 供职。记得就在建国们外"荣毅仁大厦"对面,一座摩天大楼里的一家日本株式会社工作,记得还去她的办公室看过她。后随着上个世纪末的出国热,她便东渡去了日本国。原本她申请去加拿大读书,记得我1989年初顺利获取德国签证后,她来我家送行便告知她被加拿大拒签,无奈转道去了东洋。

樱花季

broken image

再次见到伟伟已是1997年三四月间樱花盛开之季。1996年10月我受聘于一家美国的跨国公司设在德国西南的子公司做"亚太市场部经理",来年初被派往上海及日本东京分公司出差。在上海时,曾在下榻的喜来登酒店 (Sheraton Hotel) 见到当时正在上海生活和工作的哥哥及他的朋友们,一起吃了顿饭。一周后随日本分公司的总裁,"蹭"头等仓第一次东渡去了日本国。

去之前,我便提前联系到了在东京已嫁人的伟伟。记得她来我下榻的宾馆,恰逢我正在前台办手续,忽听背后一个熟悉的亮嗓门儿:"你还那么苗条儿啊,小腰还是那么细!" 我孟回头,只见一个怀揣六甲,已"丰乳肥臀"的伟伟笑盈盈的走上前来拥抱我。我说:"你还真要孩子了?" 她便答道:"想要不就要了!"

走出酒店大门,第一次见到她的日本夫君"赤羽光一"。只见他高高的个头儿,身材匀称,穿着得体。浓黑的寸发,眼睛不大且和蔼可亲,给人以稳重,可靠,谦逊的印象,讲一口已相当流利的中文。想是与我初见,人显腼腆。一路上总在不停的提醒伟伟走路要小心,别那么大大咧咧的再摔着,伟伟就哈哈的傻笑着说:"他就是心疼他的儿子!" 得知赤羽君业余时间很喜欢登山运动,人既和蔼,温柔又体贴入微,一点儿也没有想象中日本大丈夫的举止。我由衷的佩服伟伟的好眼力!也庆幸她当年没去加拿大,才有了今天的"千里东洋一线牵"!

银座大街

broken image

在东京出差期间,我特地跑到市中心著名的银座大街走走逛逛。象征日本自然、历史、现代的三大景点(富士山,京都,银座)之一的银座,与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纽约的第五大街齐名,是世界三大繁华中心之一。银座是通过不断的填海造地才逐步形成今日之构架。 银座是许多百年老铺与本土品牌的发祥地。贯穿银座1丁目至8丁目的中央通,被选为日本"一百名道"之一,也是银座最繁华的主要街道。每到星期日下午,整条中央通会实施交通管制,成为行人的步行者天堂。

蝶迷百惠

broken image

去日本当然要去唱片店买些山口百惠的光盘。她与三浦友和的爱情故事我当年是倒背如流。她1981年撰写的《苍茫时分-山口百惠自传》我也有拜读过。

山口百惠1959年1月17日生。1972年12月,在第五届“明星诞生”歌唱比赛中以《回转木马》一曲获得第二名,崭露头角,正式出道,时年13岁。1974年15岁的她第一次主演"伊豆的舞女"与当时长其七岁且尚无名的英俊小生三浦友和结为金童玉女,黄金搭档八载,共合演了12部电影。

broken image

1980年11月19日,21岁的百惠以最终一曲"再见的另一方" (さょならの向ぅ侧) 彻底隐退,从此相夫教子。而那首绝唱是她演艺生涯中,首次当众泣不成声,据说当场哭晕无数粉丝。

broken image

歌曲终了,她轻轻的俯下身,将已握了九年的麦克风恭恭敬敬的放在舞台上,随后三浦君缓缓走向舞台,将百惠带走。。。可想而知,舞台下的粉丝们当时是何等的撕心裂肺,捶胸跺足。据说担架都不够用了!

broken image

至今当年的老粉丝们对三浦君仍耿耿于怀,就是他抢走了他们心目中的偶像天使。后来三浦君的事业并不一帆风顺,人又日渐发福,时而只出演些警长等角色。而百惠当年的厚酬已抵不过逐年暴涨的价格,小两口遂节俭持家。众粉丝便气愤愤的抱怨三浦君委屈了百惠,曾放出话来说他胆敢怠慢百惠,众粉丝非撕了他不可! 想想做天使的丈夫实在太不容易啦!

broken image

17年后的1997年,姗姗来迟的我,继续寻觅百惠的踪迹,却发现店铺里早已不再卖她的光盘,晚上公司总裁请我去卡拉OK听歌时曾留意观察90后年轻人的挚爱,发现也没了百惠的歌声。在东京街头,我仍然执着的四处打听"百惠的下落",转了不知多少家店铺才终于在临街拐角处寻到一家,于是统统买下带回德国,至今仍放在车里,时常会跟着哼唱那些传世的绝唱。

broken image

这是一张歪戴遮阳帽,顽皮可爱的百惠,被当年刊登在大众电影的封面上,印象极深,我非常喜爱。

broken image

不久携女友去颐和园郊游,便得意的留下了人生第一张歪戴遮阳帽的照片! 还更独出心裁的把个十字架项链挂在眉宇之间,简直不知当时是咋想的?

王さん

在日本出差期间,还结实了一位来自台湾的王さん (先生),一位工程师。第一天到东京时,就是他来接待我的,一个半驼背的四十岁上下的男子。他目光炯炯,头发浓密,皮肤细腻,光滑白润,身材匀称,且拥有一张十分英俊的面孔,我暗自为他惋惜! 他在公司工作已近20年,操着一口委婉的台湾腔,向我透露并嘱咐了许多。据说他的驼背是因后天得病造成的,从此再也直不起来。然他工作能力极强,在公司很有威望。据说遇他发火,同事尤其姑娘们都很怕他。

broken image

王さん带我在东京走街串巷,边走,边看,边吃,边聊。记得拐角儿有一家很不起眼且小小的面馆,挤满了吃客。浓浓的汤汁,热腾腾,香喷喷的排骨汤面使我至今念念不忘。据说是用陈年的老骨头汤经过日日夜夜不断的温火熬煮而成。

broken image

我们还驱车光临了"横滨中华街",一路上店铺密集,琳琅满目,人头攒动,我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眼大肚子小,肚子饱眼不饱!

王さん还请我到他的家里做客吃饭。他当年娶了位贤惠而又漂亮的日本太太。我看王さん倒是大男子主义十足! 下班回家,太太一路小跑,笑脸相迎,接过他的风衣,公文包放好。他却习已为然,两袖清风,略略寒暄后便径直走进房间。

我上下打量这座临街拐角,且小巧玲珑的三层小楼。日本因是岛国,地震频繁且又土地资源匮乏,房价自然寸土寸金,房子盖的更是小巧玲珑,象个纸房子,即便房子塌了也砸不死人,而小小的厕所却使我终生难忘。

加热马桶圈

broken image

记得他家的厕所窄的刚好可以坐下一个人。一屁股坐下去,嘴不觉张出一个"O行",好温暖的马桶圈啊! 怎么会想的这么周到?!

broken image

办完事回首,发现马桶的蓄水箱上有一个微型的洗手盆,水龙头会自动喷水供人洗手,而用过的水会直接流入水箱,"随便而去"!

再次感叹日本的节能意识的确是从点点滴滴做起的。后来得知同胞们去日本游玩儿时,打破脑袋也要抢购几个电热马桶圈回家,也是可以理解的!

日式料理

broken image

女主人王太太,人个子不高,小圆脸,杏仁眼,温柔贤淑,品行方正,谨守礼法,微笑着引我进入她井井有条的小家。眼前一桌盛宴,展示了女主人高超的厨艺,恐也辛苦了她一整天。记得还给我做了些饺子,没成想味道好极了! Andy不假思索而又自豪的说,太太是跟婆婆,即王さん的母亲学的,所以她包的中国饺子很地道。

broken image

除了公司老板,同事们天天请吃请喝外,伟伟夫妇也请我吃了几家地道的日本料理。记得有一碗日本蒸鸡蛋羮,淡黄的,细嫩光滑的有如婴儿的屁股蛋儿,一不留心滑进嗓里,流入心田。我后来不论回国还是去世界各地观光,吃日本料理时,习惯性的总要照着当年的标准品头论足,不免哀声叹气,不满也不足。

富士山

broken image

一周后,我又用了几天假期,顺便坐新干线南下去了千年古都,日本的京都参观游览。记得坐在新干线上透过明亮的窗户第一次直视终年积雪的富士山,不觉心旷神怡,激动不已!

broken image

公元645孝德天皇曾效仿唐帝国建立年号"大化", 史称"大化改新"。京都至公元1868年明治维新前,一直为日本国首都。千年的历史积淀及后人的极力维护使京都至今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

而曾经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长达1100多年的古都西安,现如今只留有虚名了。国人要想领略"大唐遗风", 只得东渡日本。

broken image

中国现存只有五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其中最古老的南禅寺大殿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西南22公里处的李家庄。始建年代不详,然重建于唐建中三年的公元782年,为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宋, 明, 清时期经过多次修葺, 1973年又进行了复原性整修, 恢复了唐代殿宇建筑出檐深远的浑朴豪放面貌。

再看我们的东临日本国却仍完好的保留着二十多座相当于中国唐朝时代的古建筑。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从文物维修保护上,令世人叹为观止,且更是我们效仿学习的典范。

清水寺

broken image

清水寺清幽肃静,位于京都东部音羽山的山腰,始建于778年,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曾数次被烧毁并重建,后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本堂前悬空的清水舞台是日本国宝级文物,四周绿树环抱,春季时樱花烂漫,是京都的赏樱名所之一,秋季时红枫飒爽,又是赏枫胜地。

窈窕舞伎

broken image

漫步在古街上,不时有浓妆艳抹的年轻舞伎(初级艺伎)擦肩而过,据说在日本,妆越淡、和服颜色越浅,才说明艺伎的等级和地位越高。而要想成为一名高超的艺伎,一定要进入专门的训练班,学习三味线(日本的一种弦乐器)和舞蹈还要精通吹拉弹唱等功力。下午回家沐浴化妆,精心打扮后六点钟或者更晚些时候出门,出席约好的饭局。

broken image

早年,艺伎属于艺伎院,饭局由艺伎院安排;据说现在艺伎们开始依靠手机,自己联系包括饭局在内的业务。

broken image

记得影片"伊豆的舞女"那个妈妈有对客人说:"我们艺伎是卖艺不卖身的"。据说如今在京都,真正从事艺伎的人只剩下两三百人,在大街小巷上徘徊的都是扮作艺伎赚取游客小费的商贩。真正的艺伎很少去旅游区,她们有自己工作的茶屋,非熟人介绍不会轻易接待陌生客人。

除了专业表演,谈话技巧也是艺伎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要知道,在古代日本,艺伎曾是唯一进入公共领域的女性。

broken image

我最欣赏及关注的是世界各地尤其欧洲及日本尚存的古朴乡村小镇文明,其传统的店铺,优雅的手工艺作坊比比皆是。

broken image

如京都街头的传统油纸伞,纸扇子,草编门帘,铁匠铺,陶瓷匠,糖果店等。千百年来人们被不断的鼓励着,世世代代传承着本民族的古老文化。如今小镇文化无疑成为缓解大都市嘈杂的避风港。

金閣寺

broken image

金閣寺,正式名称其实是鹿苑寺,因为建筑物外面包有金箔,故又名金阁寺。是一座位于京都,最早完成于1397年(应永四年)的日本古刹,除了是知名的观光旅游景点之外,也是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宝,并于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历史建筑。

银閣寺

broken image

慈照寺通称为“银閣寺”,建于1492年,是日本室町幕府第8代将军足利义政仿效金阁寺而建。

慈照寺是日本室町时代遗留下来的国宝级建筑。位于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区,属于代表东山文化的临济宗相国寺派。

慈照寺是公元15世纪末, 当时日本的最高统治者"足利义政"效仿其祖父曾建造的金阁寺而下令兴建的别墅。足利义政死后,根据他的遗嘱,这座别墅被改建成寺院。由于寺院境内有一栋被称作"银阁"的建筑物,所以这座寺院也被称作"银阁寺"。寺内的庭院具有当时"东山文化"的独特风格, 被尊为典范, 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段辉煌的文化。庭院占地面积达2万平方米, 院内的"观音殿", "东求堂”保留了当初的原貌, 它们均被指定为国宝级文物。

金閣寺与银閣寺我都各买了模型带回德国,珍爱数年。只可惜2002年移居美国时,因携带不便,送给了朋友。。

榻榻米

broken image

从京都回来后遂在伟伟家小住两日。记得我睡在她的隔壁房间,仅"一墙之隔"。当时有个内蒙古来的汉族姑娘住在她家,准备日后接租那套房子。我俩就躺在榻榻米的另一边高谈阔论; 正谈到兴头上,我身边的"墙" 被忽的一声拉开,把我着实的吓了一跳,以为墙倒了?! 原来是那扇隔开的门墙。我俩因说话声大,恐吵的小两口睡不着,伟伟不得以"破门而入"。而那扇忽的被拉开的"活墙" 使我至今难忘,倒是我见怪不怪的笑的前仰后合,感觉既新鲜又好笑!

broken image

温泉浴场

伟伟次日又邀我去了东京郊外著名的天然温泉浴场。记得一路驱车行进在蜿蜒曲折,且如诗如画的山间小路上。举目远眺山峦起伏,云雾缭绕,低头近看林木川流,樱花盛开,仿佛置身于欧洲阿尔卑斯山的乡间小路上。

broken image

日本天然温泉浴场的建筑风格及庭院设计可谓诗中有情,画中有意,大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意境。

broken image

只见浴人三三两两,轻声慢步,相遇廊间,低声寒暄,缓缓而过。环视四周,郁郁葱葱,山明水镜,鸟语花香。步入浴场,需淋浴净身,长发盘起,方可裸入汤池。这与德国的桑拿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德国的桑拿为男女混裸浴。

broken image

伟伟因身怀高孕,只坐在池边泡足,我便就势滑入汤池,顿感轻松愉悦,借云雾缭绕之际,姐俩便敞开闺房,推心置腹。

broken image

闺蜜隐私

问起她与赤羽君是如何认识的? 她便不假隐私的告诉我,赤羽君曾向她学习中文多年,长她一岁,后渐渐被伟伟相中,一天便直通通的向赤羽君说:"你就娶我吧"!

伟伟还透露她准备回国生孩子,母亲能帮着带孩子,互相有个照应,夫妇俩已决定回北京发展。隐约记得是在国内做些实地民俗访谈,制作成短片后卖给日本电视台。她的话:"如今国内机会多,想去东京分分钟的事儿,上午坐飞机,中午就在家吃午饭了"。

女儿尤娜

1997年5月他们的女儿在北京出生,取名"尤娜"。记得还收到伟伟寄来的信并附有一张女儿的照片。她说"尤娜"的中文日文,发音书写都一样。可巧的是苏黎世湖边上有个古镇叫"Jona",发音就叫"尤娜",所以这个名字我一直没有忘。他们当时在北京北郊的别墅区买了房,曾留有联系地址。后几次回京探亲打了无数次电话都没人接,电子邮箱写给她的信也石沉大海没有音讯。。。

大概是2011年左右,有一天查我的电子邮件,是个老地址,已很久没有观顾了。突然看到一封中文信,打开一看是伟伟写的,一封寻我的信! 她说这个电子邮箱是我1997年在日本出差时留给她的,不知我是否还在用? 她多年来四处打听我的消息,这个邮箱是她最后的希望了。。。落款日期记得是三个多月前她写给我的。我即刻按照她留给我的电话拨通了她在北京的电话。记得在电话里问她是否知道我是谁? 她东猜西猜自然跟我挂不上勾。终于告诉她我是谁,她便 "哇塞,哇塞的" 感叹了一大堆90后我不大熟的新名词。她的女儿那时已14岁,他们夫妇俩准备送她去加拿大读书。

娜娜从小在北京国际学校读书,暑假也会被送到日本的爷爷奶奶家熟悉一下日语,她当时还在选学西班牙语。电话里我问伟伟:"你老公如今中文一定讲的不错了吧"? 她直直的说:"就跟你一样"!

得知伟伟后来就住在亚运村,当然与弟弟一家住上下楼,离我娘家住的很近。她说北京郊区的别墅当年因孩子上学,交通不便,早已卖掉。后搬到亚运村至今,且当年的电话,电邮都换了。所以我打电话时总没人接。

本打算来年回国与伟伟一家见一面,后因父亲2012年病逝,便没了心情。再后回国也是来去匆匆,至今也没能见到她。如今尚未见过面的女儿娜娜也已长大成人,想必早已去了加拿大。算起来我与刘伟已整整20年没见了。。。

brok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