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百日照,自一九八九年随我飘洋过海,瞬间已二十八载有余。
照片上的我,圆嘟嘟,胖滚滚,亮亮的大眼睛,厚厚的嘴唇与姐姐小时有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母亲说我出生时体重超过八斤! 长大后跟别人聊起,没人信! 一生54公斤的我,出生时居然是个小胖墩儿!
话说当年母亲的预产期定在10月25日。不知是算命先生没算准? 还是我懒着不肯出娘胎? 在301医院足足蹭吃蹭喝了一个月,终于在11月25日上午10:25分,伸着懒腰,打着饱嗝,高亢一声正式报道了! 一过磅,哎呦喂! 八斤多! 把个母亲笑的合不拢嘴。
回想两年前,姐姐也入住了301医院,可没我有福! 那时正值三年大饥荒晚期,没吃没喝! 母亲连半磅奶,一个鸡蛋都买不到。她常说:"我哭的眼泪比老牛的奶水还要多!" 我的姗姗来迟被机敏的母亲逮住机遇,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母亲便敞开了肚皮把那几年亏损的油水全都补回来!
我的出生与其说奇迹不如说侥幸。说侥幸是因为当时家里已经有了哥哥姐姐两个孩子。当年领袖倡导"消灭第三胎"! 我上边曾经有个"二哥",便被不幸的"消灭"掉了。五个月后母亲又怀上了我; 举棋不定之下,母亲还是被迫上了手术台。多亏手术前母亲多问了一句说自己五个月前曾打过一次胎。医生听后,即刻将母亲赶下手术台,遣送回家,这才饶了我一条小命!
后来母亲又怀了一个弟弟,却终究没命来到这个世界; 还是被彻底的"消灭"掉了! 为此,母亲惋惜后毁了一辈子。。。
比起这两个兄弟,我又是多么的命大,福大,造化大! 母亲从怀上我的那一刻便对我投以无线的希望,感觉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很孝顺,贴心。小时候,我也算乖巧,懂事; 不曾在外惹事生非。因为最小,母亲对我也格外的呵护,走到哪儿都喜欢带着我。记得母亲很喜欢吃烧卖,所以也常带我去吃。而每当母亲看到我吃的狼吞虎咽时,便收起筷子说:"我不爱吃,你吃了吧,我吃饱了!
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周四是美国的感恩节; 总在我的生日前后打转转; 不时的提醒我"勿忘感恩"! 而每过几年,感恩节又会轮到11月25日这一天,也许这就叫"命中注定"吧!
1966年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拉开了序幕。大伯担心父亲及在外的亲人挨整,便电报散落在各地的于家子弟火速回老家,理由是"老母病危"! 于是才有了这张珍贵的全家福。母亲说崔家表妹,远嫁四川的天凤姑姑也带着两位千金赶回老家,却不知为啥没与我们合影?
不久父母决定将哥哥姐姐暂且留在老家,只将我一人带回了北京。同行的还有父亲大姐的二女儿周铭波 (上图后右)。因她家是富农,孩子不准入学。母亲见她手脚麻利,精明能干,人长的又漂亮,很是喜爱; 大姑也不反对,父母便把她也带到了北京。
我们从小唤她"小姐" (上图后左)。小姐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她尚在娘胎,其父便过世了,是所谓的"遗腹女"。
她的母亲,父亲的大姐,我们的大姑三十出头便守了寡,且终身不肯再嫁。一人在老家拉扯着三个孩子长大,很不易。所以三个儿女都很孝顺。我从小在胶东老家时放在大姑家住过一段。时间久了看到表姐,表哥们都唤大姑"妈妈",我也便跟着一起唤她 "妈妈"! 大姑长有一脸菩萨像。圆圆的脸,水汪汪的大眼睛,皮肤白嫩细腻,身材丰韵富态。母亲从小总说姐姐长的跟大姑一模一样。听说大姑是在90年代得心脏病过世的,享年74岁左右。母亲说小姐在电话里哭成了泪人。。。
我从小喜欢小动物。在胶东大姑家的那段时间,据说我是出了名的手脚勤快。不过三四岁的我每天一大早起来便跑到邻居家,拎着盛满猪食的大瓢,登在石板上,隔着猪圈喂那些饿的嗞嗞叫的猪儿们,所以很讨大人们喜欢。村里村外,远近闻名。老家短暂的逗留,却给我终生留下众多美好的回忆。后来两个表姐来京时,每每必爱提起我小时后的那点儿丰功伟绩!
我的出生使当时正在读工业学校的母亲不得不缀学一年。而为了这一年,母亲在后来的评职称中受了不少委屈。所谓:"一步错,步步错"! 年限偏偏卡在1964年为界; 而母亲为了生我,1965年才毕业。老天好像有意要跟我们娘俩作对! 那时母亲又要读书又要中午跑回家给我喂奶,忙的脚丫子朝天。
小姐的到来算是给母亲帮了大忙。母亲把全家及照顾我的重托交给了当时不过16岁的小姐。她小小的年纪,却做事精明,手脚麻利,持家有方。母亲不无顾忌的将每月的生活费全部交给小姐掌管,而她总能精打细算,月底还能省些钱下来,从未超支。
小姐来时,我家已搬到三里屯南11楼1单元7号; 一个12平米的单间, 一张大床已占了大半个房间。小姐就跟着我们兄妹仨“横睡“在大床上; 父母便挤在另一张床上。夜里打呼噜的,说梦话的,拍枕头的,嘴里吱吱咯咯磨牙的,演奏着那个年代独有的"小夜曲"。。。
夏日的午后,太阳懒懒的挂在当中,空气中弥漫着闷热与潮湿。此时的"知了" 们,披着晶莹透亮而又纹饰考究的裙摆,三三两两悠闲的挂在高高的白杨树上: "知 -了 - 知 -了 - 知 - 了"的引航高歌,仿佛在向人们诉说它那轮回转世的喜悦。
此时大院儿里静悄悄的,孩子们都在睡午觉; 我也不例外的倒在床上; 小姐盘着腿儿坐在我的身边; 合着知了的节拍为我扇扇子; 又不时驱赶着骚扰我的蚊蝇, 不久我便随着知了的催眠曲进入了梦乡。。。
夏日的午后,人们常常会看到一位头戴白帽儿的老奶奶,推着一辆漆成白色的小木头车; 四个歪扭的铁轱辘被挤压的吱嘎吱嘎作响; 四面用红漆涂着硕大的"冰棍"两字; 在夏日午后的阳光下分外耀眼。。
睡梦中,孩子们时常被老奶奶那熟悉的,拖着长腔儿的叫卖声唤醒:"冰棍儿儿儿,三分,五分分分,冰棍儿儿儿"。。。
此时不知从哪里窜出一群早就等不及,流着口水的孩子们尾随车后。待老奶奶把车停稳,孩子们变迫不及待的高喊着:“我要奶油的! 我要小豆的! 我要红果的! ”。。。孩子们吵吵嚷嚷,你推我搡的将手里的钢镚儿举过头顶,那声音足以盖过树上的知了!
老奶奶高兴的接过孩子们的钢镚儿放进裙兜; 顺手掀开冰柜,一股冷气迎面扑来; 空气中即刻弥漫着诱人的果香。只见里边四壁贴着一层铁皮; 一床厚厚的棉被把个木箱塞得密不透风,严严实实。老奶奶小心翼翼的掀开棉被,里面是一排排码放整齐的冰棍儿; 被分别放在几个淡棕色的厚纸盒里。有时冰棍儿也会放在几个暖壶里。
老奶奶像变魔术般,掏出一根又一根诱人的冰棍儿,再熟练的撕去简单的包装纸,然后小心翼翼的把冰棍儿递给早已等不及的小手里。
孩子们接过冰棍儿,高举着,一哄而散的跑开了。不一会儿他们又凑在一起稀里哗啦的又是舔又是嘬的细细品尝着嘴里的冰棍儿; 还不断的互相馋着对方说:"我的比你的好吃"! 这一刻是孩子们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
那时的小豆冰棍三分一根,吃到嘴里感觉格外的香甜。浓浓的豆香,咬在嘴里咯噔咯噔的很有嚼头,化在嘴里,甜在心里。孩子们总舍不得用牙去咬它,而是用舌头慢慢的舔着吃,用小嘴儿一口一口的嘬着吃,直到舔的全是木片儿的味道才罢休。而那些木片儿的余味儿,至今仍在我的舌尖上打转。
至于吃剩下的木片儿,孩子们还不舍得扔掉。于是自我发明了一种玩具游戏叫“挑棍儿”。
五分钱的是雪白的奶油冰棍儿,比小豆,红果儿的要宽些,大些。现在想想恐也没多少油水,而更多的是糖水。
其实孩子们的最爱是那三分钱的小豆冰棍还有那枣红色的红果儿冰棍儿。夏日的午后,嘬上一口扎舌头,甜酸可口; 滑进肚儿里,滋润心甜,既解渴又过瘾!
当年推车卖冰棍的大都是上了岁数的老奶奶,胸前挂着带兜的长围裙; 收找钱时就顺手将钱放到与肚脐眼儿平行的围裙兜里。他们通常是在午后出行,把空车推到商店批发冰棍,然后在胡同或院子里沿街叫卖。
我记忆里的老奶奶总将她的冰棍儿车停在南11楼北边"合作社"对面的树荫底下。"合作社"即当年的副食商店,今天叫超市。小时候没搞懂是啥意思? 便鹦鹉学舌般的跟着别人叫它"合的社"! 那家合作社也是方圆数里唯一的一家商店,店里的布局至今记忆犹新。
那时能吃到三分一根的小豆或红果冰棍儿也是我最最幸福的时刻。每次见到老奶奶的冰棍儿车,我便走不动路了; 总是央求小姐给我买一根吃。为了这根冰棍儿,我曾扯破嗓门,哭干了眼泪,直至又是掐,又是打,又是捶的跟小姐闹。而最后一招便是坐在地上抱着小姐的大腿不让她走。
再看此时的小姐,有如红岩里的江姐,昂首阔步; 视死如归; 头都不回的走向刑场! 我就被她一路拖着不情愿的回到了家。。。
长大后才明白,小姐当年肩负着我们全家每个月的生活开销; 不精打细算,随便花钱; 一家老小岂不要喝西北风? 所以小姐从不轻易给我们买零食吃; 包括她自己,雷打不动!
母亲终生对小姐永远是赞不绝口,夸她能干,精明,贴心,顾家,是个贤内助。想想当年一个十五六岁未成年的少女能够把一个六口之家管理的账目清晰,井井有条,实乃不易!
记得当年院儿里小孩儿都很怕小姐! 因为一旦有谁敢欺负我; 我就会扯起嗓门朝着三层永远敞开的厨房窗口声嘶力竭的高喊:"小姐姐姐姐姐"! 小姐便即刻探出窗口,厉声呵斥道:"谁呀,我看谁敢欺负你?!" 那些小屁孩儿们见势便吓的抱头鼠窜,一溜烟儿逃的无影无踪。后来发现这一招很灵; 小姐在的那些日子,没有人敢欺负我们!
关于冰棍儿那点儿事,小姐的姐夫何朝官大哥 (上图左) 也是深有体会。那时他更是个穷的叮当响的大学生,每每来京也是被我缠的没辙。导致后来他来家做客时,次次必滔滔不绝的提起当年那点儿事; 而且总要加上一句:"哎呀,你大哥当年太穷啦,没钱给你买冰棍儿吃。。。话语间总流露出些歉疚与无奈。
父亲去世后,朝官大哥也来京送行。还是忘不了"冰棍儿那点儿事"! 又当众说起。实乃刻骨铭心,成为大哥终生挥之不去的影子!
说“小豆冰棍”是一代老北京人的集体怀旧,毫不过分! 如今没有人知道它究竟是在何时从北京的街头悄然失去,因为它实在太卑微又太平凡; 曾几何时,对它的呼唤成了老北京人集体怀旧的风潮,因为对它的思念似乎就从未消失过。。。
现在的冰棍儿品种极大丰富; 数不胜数! 然总感觉味道里少了点儿啥?! 或许记忆里,那挥之不去的滋味并不是来自冰棍儿,而是一个夏日的午后,那吱吱作响的小推车,以及坐在白杨树上高歌的知了还有那位老奶奶熟悉的吆喝声:"冰棍儿,三分,五分分分分,冰棍儿。。。"
今天是11月25日,我的生日不请自到! 今儿个就借感恩节之余晖,将我这"夏日午后"献给生我养我的父亲母亲; 献给远在苏州的小姐; 献给看着我们长大的"李煦先阿姨"; 献给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先辈们; 更献给我们永远的6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