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

忆三里屯

三里屯

2017年夏末初秋,决定下榻北京三里屯的兆龙饭店。阔别家乡二十八年后第一次近距离的感受了一下曾经的老家。

我是在"使馆区"长大的京城三里屯人,1989年漂洋过海去了德意志。转眼二十一世纪又翻过了十七篇,三里屯早已面目全非,今非昔比。然每次回国必回去走走,看看,吃吃,逛逛。三里屯酒吧一条街早已蜚声海外。我生命中的第一个十一年就住在南十一楼,它伴我度过了红领巾时代。之后便搬到隔壁大院,住在临街的南七楼。这一住又是十一年,成为自豪的"八十年代新一辈"!

我家住的南七楼紧靠"小马路",大概在今天"3.3服饰大厦"附近。小马路两边今天是远近闻名的"三里屯酒吧街"。小马路对面是三里屯三小,我曾经的小学。记得上学时会穿过一个很窄的土路,约一两百米长。土路左手边是三小的校墙,右手则围有长长的铁栅栏,里边住着当年为大使馆日夜站岗的解放军警卫连叔叔。记得小时候就怕过年,过节! 因为警卫连总要杀猪犒劳弟兄们! 那些猪的惨叫声,隔着栅栏,穿过校墙,飞进教室,撕裂着我的心。每每想起,便浑身打颤,不堪回首!

最后一次见到"家"是在2006年姐姐大婚那年,与美国友人比尔 (Bill) 一家再次重游了三里屯。站在熟悉的家门口,望着里边昏暗的灯光,"有家难归", 不尽感慨万分! 那时北三里屯正准备拆迁,再一个十一年后的2017年已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里屯除东区尚在,我家的北三里及大马路对面的南三里已变成开放式的购物街区及北京时尚潮流的生活地标。

北京三里屯酒吧街是北京夜生活最"繁华"的娱乐街之一。是居住北京地区的老外们以及国内名流大款经常光顾的地方。每到夜色阑珊,这里灯红酒绿,人流熙攘,流光溢彩映衬着大都市喧嚣与奢华。一直以来三里屯酒吧一条街总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谁也看不清它的真实面目,谁也不能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商业定位。据说在三里屯周边三公里的范围内“扎堆儿”着全北京40%以上的酒吧,这意味着约两百家酒吧的规模,那里是北京的不夜城。

三里屯对我来说有太多太多洗刷不去的回忆。带着儿时的记忆,穿越时空,流连忘返于老巷新景。那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唯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是难于言表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回乡偶书》初唐: 贺知章

我爱儿时的三里屯,更为今天的三里屯而骄傲,因为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内心深处的一方净土 !

北京地铁

三里屯的兆龙饭店,出大堂右拐数米便是地铁十号线的团结湖站。向北坐六站,瞬间便是慧新西街南口站。出西北口,沿元大都遗址公园,便可散步走到娘家。这里是我和姐姐出国后,九十年代初父母搬过来的新家,而我内心的家却永远的留在了三里屯。

记得1989年出国前北京只有市中心的一二号线地铁,二十八年后已飞增至十七条,四通八达,一铁贯穿京城,天堑变通途! 如今地铁一路畅通无阻,比出租车更便捷,既环保又经济实惠。

一卡通

北京市政交通 "一卡通" 很是便捷,可以刷所有地铁和公交车,每张卡只能刷一人。很多地铁站和公交总站都能办卡。其中卡的押金为二十元,每次最少充值二十元。如想退卡,押金和卡里的余额均能退还。"一卡通" 有效期为两年,每次充值会自动延期。如果"一卡通"长期不用被封 (海外华人),也可随时去地铁站激活,卡不会作废。

与昂贵的瑞士公交相比,北京的地铁实在是廉价! 六公里(含)内三元;六公里至十二公里(含)四元;十二公里至二十二公里(含)五元;二十二公里至三十二公里(含)六元;三十二公里以上部分,每增加一元可乘坐二十公里。

专列

回国前,在手机里下载了一张北京地铁图,十天来如鱼得水,畅游在京城的地下人海中。记得出国前,乘公交车就是拼个你死我活。公共场所不守规则,过马路闯红灯,更不喜欢排队的国人,近年也是各大媒体呼吁的话题。阔别多年的北京地铁,如今宽敞明亮,时尚现代,整洁干净,准时又准点。十天地铁之游,发现很多年轻人自觉的让开中间通道,排在左右两侧,鱼贯而入。先贤管子的至理格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识荣辱!" 再次验证了今天所共识的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赖以存在的根基。

走进车厢总会不由自主的环视眼前这一群群亲切而又陌生的国人。感觉今天年青一代的精神面貌与我们那一代完全不一样。他们在互联网下长大 ,是一批追求时尚,喜欢创新与创意的一代。不过我却发现一件很怪异的现象。地铁里的乘客似乎全是一色的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几乎见不到中年人,更不用说老年人了,连老外也几乎没了踪影。

仔细琢磨发现,今天的地铁是越修越远,已奔向河北,天津,给百姓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无需私家汽车,完全可以穿行于市郊之间,畅通无阻,准时准点又经济实惠。然一旦要换乘线路,便是 "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尤其那近乎四十度陡峭的扶梯,时常只是"千里走单行"。恐怕当年为了省钱而没舍得修双向扶梯? 更没见到为残疾人修建的通道。最令人乍舌的是, 有时那唯一的扶梯悠哉悠哉的只向下滚动,令劳累一天的地铁族们"望梯兴叹",灰头土脸,瞒珊而步之。

记得以前的北京地铁虽只有几条,却是中外游客,老少皆宜。经过2008年的奥运会, 终于给残疾人带来了一线曙光,某些公共设施已建有残疾人通道,但仍是寥寥无几,少的可怜,使他们无法自由出行。十七条贯穿市郊的北京地铁,怎么会瞬间变成了年轻人的"专列"? 老弱病残孕们被迫改道去挤公交车! 乃中国之独特现象,欧洲之不敢想象!

中国梦

出国近三十载,路上遇见残疾人总令我感概万分,感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与身心。据悉目前全球有超过十亿的残疾人,其中六亿在亚洲,八千五百万在中国! 远超德国的八千二百二十万人口,更不用说八百四十万人口的瑞士了。如此庞大的群体,在国内的街头巷尾,你我又见过多少? 千百年来,他们从来就没被这个社会所承认与接受,更无尊严可谈,有的也只是讥讽与嘲笑,甚至从小被健壮的邻里同学拳打脚踢。他们是被抛弃,被遗忘的群体,不被人关注。然在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还要将他们赤裸裸的拖上舞台,光天化日,讥讽嘲笑。犹如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 (Victor Hugo) 笔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Quasimodo),因其丑陋残疾,时常被当众殴打讥讽,以取悦于一些身心不健康的群体。

我在德国生活十三年,美国四年,如今在瑞士也已十一年有余,对身边的残疾人早已司空见惯。他们随处可见,天天出没于地铁,公交车站,火车站,港口,机场而畅通无阻,享有与普通人同样的自由与平等。没有人把他们当作怪人,更多的是同情与VIP待遇。几乎所有的公共场所都有为残疾人专修的通道,停车位,卫生间,电梯等设施,他们可以自如的去超市买菜,药店抓药,去湖边,森林散步,甚至做轮椅去登高远眺及出外旅游观光,有专为残障人改装的私人小轿车,使得他们可以自由出行。

我家临街隔壁有个小男童,一出生就做了二三次心脏手术,被诊断为"唐氏综合征" (Down Syndrome)。如今已五岁左右,每天总看到有专车来家接送去幼儿园。类似于这样的残障人,有生之年他们会由瑞士政府及纳税人抚养,享受与普通人同样的教育及工作机会,经济生活上更是无后顾之忧。

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曾称残疾人为"残废人"。大约是邓朴方先生的残疾人基金会发起了一个倡议,把"残废人"这个词改称为不带歧视的"残疾人",英语叫"disabled",如今改称为"physically challenged", 即"身体受到挑战的人"。一个小小的词汇演变,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程。如今举国上下都在提倡"中国梦",相信更是那八千五百万身体身心受到极度挑战的群体千百年来的呼声!

手机内外

上地铁左右环视车厢,十有八九是低头玩手机的年轻人。没人聊天,更没人看书,顶多打打瞌睡。即便是在三里屯临街坐下来享受一杯咖啡,邻桌的年轻伴侣还是低着头看手机,哑口无言,目中无人,仿佛对方根本不存在。

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与人之间越发的无话可谈。约朋友出去俨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手机内的朋友滔滔不绝,手机外的朋友无言以对。数据革命使百姓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而人与人,面对面却成了"话不投机半句多"的陌路人! 这大概也是高科技带给今人的另一个面孔吧!

外星人

出国已进入第二十八个年头,回国总能发现些大惊小怪的新鲜事。中午与发小儿兼闺蜜约在兆龙饭店碰面,随后决定去三里屯共进午餐。一路向西,边走边聊。正要过大马路,见迎面一位骑车的小伙子左手里滑落掉一张纸牌。我于是善意的大声提醒他:"喂,你的纸牌掉地上了!" 他愣了片刻,下意识的回答道:"哦,没事的"! 便扬长而去。我很纳闷,心想如果扑克牌少一张, 还怎么玩儿? 突然听到发小儿高声抱怨道:"你瞧瞧,这北京市打扫卫生的,怎么打扫都驾不住这帮人乱扔广告垃圾,哪儿扫的完呐!" 我这才恍然大悟,那个小伙子是在有意往地上扔广告纸牌! 我整个一老外,以为他的扑克牌丟了,提醒他捡起来。怪不得他愣了片刻,心想:"这是哪儿来的外星人?!"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回乡偶书》初唐: 贺知章

老字号的兴衰

这些年回国感受最深的便是国内爆炒的老字号。不论是在上海城隍庙吃的南翔小笼汤包, 还是北京南锣鼓巷里的蟹黄汤包,感觉就是一口人工特制的"海鲜味"汤汁,那些虾兵蟹将们估计早被爆炒的不知天多高,地多厚了! 一口22元的汤汁,充其量也就溜溜牙缝,实在是吃不饱! 倒是3.3大厦边上那家上海小笼汤包铺子感觉不错,每次回京必去关顾,大吃一顿,物美且价格合理。于是一到京,我俩便兴冲冲,三步并作两步的奔向熟悉的汤包铺。。。谁知不知何时变成了美发店! 好不痛心疾首!

天津一日游更是来去匆匆。出发前,远在美国的老姐隔着微信高音喇叭再三提醒,一定要去天津火车站那家的狗不理包子吃吃。结果跟的这个旅游团,一路马不停蹄,哪有时间坐下来品包子? 连个狗不理包子的图片都没见着。不过导游早就提醒,只有市中心那家是正宗的。据说狗不理包子的价格对于天津人来讲真的就是"狗不理"了,味道工艺全变了,传统的文化已经被商业化所取代。狗不理包子已经失去其原有的价值,现在卖的只是它的名字了!

近年国内老字号的价格以势不可挡之势, 迅猛暴涨。它们浓妆艳抹,粉面登场,招摇过市,却越发的挂羊头,卖狗肉。前辈数代人辛勤创下的老字号,如今毁于一旦。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相比之下,源于17世纪的瑞士巧克力,虽价格不菲,却表里如一,货真价实,犹如这个阿尔卑斯山谷下的赫尔维蒂民族(Helvetier),性格刚毅,做事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不求数量,但求质量! 每块巧克力有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却口味独特,个性鲜明,处处体现着瑞士的"匠人精神"及不折不扣的"瑞士制造"!

broken image

 

马儿啊,你慢些走

从老字号又联想到儿时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离家不过三十年光景,"雾霾"已成了百姓的家常便饭。每次回京,空气中总有种沉闷。小时候"蓝天白云"的古都,如今灰头土脸,满面沧桑。走在街上总感天昏地暗,精神萎靡。而一旦遇到"蓝天白云",母亲总会举起iPad抢下这千载难逢的时刻,然后在微信里秀照片,奔走相告,有如过大年,她的嗓音也瞬间变得清澈明亮。岂不知在瑞士,蓝天白云就是家常便饭! 曾在网上读到一首《雾愁》诗。初读好笑,再读心酸。

古时候,口罩是一种小小道具,我在这头,强盗在那头。小时候,口罩是我的小小恐惧,我在这头,护士的针头在那头。后来呢,口罩是03年的集体记忆,我在这头,SARS在那头。而现在,口罩是路人的防霾武器,我在这头,却看不清谁在那头?

马儿啊,请你慢些走呀慢些走! 请给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吧! 请给这土地上的人民一个赖以生存的环境吧!

环保意识

地铁团结湖站口停放着一辆流动车,天天蹲在那里卖早点。每日去娘家乘地铁总会匆匆走过,却从未关顾过,更没试吃过。临行回瑞士最后一晚,突然看到他的后边还有不少小馆子,其中有包子,饺子馆等,肚子里的馋虫即刻兴奋不已。最后耐不住,还是下楼去了那家饺子馆。

这是一个不过20平米的房间,只有六七张桌椅。柜台前还有两个座位,便顺势坐下。正面壁橱上的瓶瓶罐罐,列队整齐,炉台锃亮。厨房虽小,但给人一种吃的放心的感觉。眼前有两个很帅气的小伙儿,一个在外收拾碗筷,一个在里洗刷碟盘,配合默契。他们穿着烫的平整的蓝衬衫,很时尚,不像是打餐馆的,倒像是坐办公室的白领。最初以为他俩是朋友或兄弟合开店。因来前已吃过晚饭,只想再解解馋,于是点了一份我最爱吃的韭菜三鲜馅饺子,共20个。谁知这第一口咬下去就钩住了我的老馋虫,不觉飞出一声:"哎呀,这个馅真好吃啊!" 小伙子眼睛一亮,恐至今从未有人公开夸奖过他家的饺子!

在国外生活已近30年,每每去餐馆吃饭,无论可口与否,出于礼貌总要感谢大厨及跑堂的辛苦,临走总要留下小费以兹鼓励。而在国内总会听到大声催促上菜的声音及菜不好吃的抱怨声! 好像从未听到客人的赞美声? 顶多付了帐,二话不说,扬长而去。好像夸奖赞美之词,不足挂齿?!

那个帅哥听到我的夸奖,受宠若惊,步履轻盈的走过来与我攀谈起来。他本江西人,大学毕业后便来京创业。合作伙伴来自青岛,馅便是他做的。他俩在京已合开六家连锁饺子馆。"当然规模是20平米的饺子馆! 他忙谦虚的补充道"。他说这些饺子都是手工水饺。用的菜及佐料都既简单又家常,所以吃起来犹如自家包的饺子。那个洗碗的小伙子是新雇来的,20出头,矜持稳重,洗碗不懈怠。我问他们为什么不用洗碗机? 他说:"厨房太小,也曾考虑过使用一次性餐具,晚上将垃圾扔掉就是了。但考虑到会影响环保! 所以宁可刷碗到半夜"! 我听到这里实在是为我们90后的年轻人叫赞! 环保意识已经慢慢深入人心!

记得90年代在德国生活时,我便养成了一种环保意识。任何用过的食品包装,油盐酱醋瓶,饮料瓶罐等,扔掉前一定要将里面的汤汤汁汁等全部清洗干净。然后分门别类,如可回收的PET饮料瓶,报刊杂志,纸箱子,空瓶罐,塑料包装袋/盒,绿色垃圾 (瓜果蔬菜植物)及普通垃圾等。

人人都喜欢生活在一个青山绿水,风景如画的环境里。保护地球,点滴做起!

国际饭店

9月5日是老公的生日,每次回国几乎都在他的生日左右,今年也不例外。记得2010年的9月5日也曾在国际饭店顶楼的旋转餐厅请朋友们吃过饭,环境优雅,很适合情人幽会。此次经发小儿推荐,便选择了国际饭店一楼的霄云厅,那里的自助餐花样繁多。于是约上十几个好友一起去欢庆。

说起酒店,我对国际饭店,建国饭店,长城饭店及昆仑饭店实在情有独钟。他们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批落成的五星级酒店。虽然今天的豪华酒店数不胜数,这几家老店早已失去昔日的光环。然我临出国前,在经贸部工作,常常接触外宾,外事活动多,所以经常出入于这几家酒店及亮马桥边上的联合国代表处及瑞士大使馆等。自然对这几家老店有感情,回国只想去走访这些"老友",对新店却麻木不仁。

建国饭店

建国饭店也是我出国前常关顾的地方。店里那碗"港式叉烧汤面"总是念念不忘! 当年我曾协助瑞士一家在香港的分公司,在建国饭店注册了一家代表处。有幸结识了一位胜似电影明星的香港同仁,名叫Shirley。她美丽动人,婀娜多姿,穿着考究,体态优雅,端庄大方。一双忽闪闪的亮眸子极其诱人,近1.70米的个子与我相当,简直不敢相信她是从香港来的南方人。浓浓的秀发随风飘逸在后肩。记得她的秀甲前端被打磨的方方平平,并非传统的椭圆形,颇感新颖。上色后,总与服饰搭配适中。认识她后,我便开始秀指甲,穿奇装。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倒爷们不辞辛苦的从广州源源不断的运回奇装异服,摆在三里屯的路边上练摊儿。我便从"毛服"摇身一变穿上了靓丽的"港服",天天与Shirley小姐并肩出入于建国饭店及友谊商店间,常常引来众人频频的回头及羡慕的眼光。。。

Shirley小姐是我有生以来所见过的最漂亮的香港女人,只是惋惜她当年为什么没有去做演员? 她的美貌不亚于今天的大陆港台大腕!

Shirley小姐当时受聘做瑞士香港分公司总裁赫斯先生(Mr. Hess)的助理,她工作能力强,备受器重。所以被派往北京与我合作。我于是与她近乎天天吃住在建国饭店直到代表处正式开业。她长我两岁,且与我很投机,情如姐妹。她那时已有移居加拿大的打算。只可惜1989年我先她去了德国,后便与她失去了联系,想必她早已移居加拿大,也忠心祝她幸福美满。

长城饭店

长城饭店是当年最牛的五星级国际酒店。里边的夜总会,出国前常去听歌跳舞,也是后来风靡一时的"天上人间"的所在地。记得当年有个来自菲律宾的乐队,尤其那位男歌手,嗓音圆润,歌声悦耳,那首美国著名盲人歌手史提夫·汪达 (Stevie Wonder) 的名曲"电话诉衷情"(I just called to say I love you) 至今回荡在我的耳边。进大厅东侧有个工艺品商店,一对祖母绿耳环便是在那里买的,是当年瑞士保人"舒先生" (Mr. Scholz) 送给我的生日礼物,珍藏至今。再往里走,就是一个宽敞优雅的咖啡厅。30年前,舒先生常来中国出差,便住在长城饭店。我们常在那里品茶,喝咖啡, 吃饭,聊天等。大堂西侧还有两家餐厅,里面的美食更是令我流连往返。

自1989年出国后,每次回国总想回去看看,乃阴差阳错,来去匆匆,只是90年代初去过一次。此次我执意要带着瑞士老公回去看看,一路手舞足蹈的向他絮叨了一大摞我八十年代的故事。。。

哥嫂开车将我俩直接送到长城饭店门口。路过附近的农展馆时,又是一通浮想联翩。上学时,常和姐姐跑去农展馆晨读,锻炼身体,一待就是大半天。出国后不知多少次梦回农展馆,还有那熟悉的使馆区,那家唯一的电影院,那部倒背如流的"草原英雄小姐妹"。。。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 《秋风词》盛唐: 李白

太虚幻境

步入长城饭店大堂,记忆里清香四溢,弥漫萦绕,扑朔迷离, 仿佛步入"太虚幻境",令我陶醉, 使我难忘。此次故地重游,想寻回那曾经的记忆。于是三步并作两步走进大堂,情不自禁的闭上双眼, 深呼一口。。。然时过境迁,芳香飘零!

也许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种挥之不去的东西。还记得幼儿园的味道吗? 记得开饭前,小朋友们都乖乖的,静静的坐在长长的饭桌前,胸前系着小围嘴,双手背后,耐心的等待那个值班的小朋友为大家发放碗筷。终于有一天轮到我执勤,那是多么自豪与幸福的时刻! 于是挺着小胸脯,昂首阔步。那一摞摞搪瓷的小花碗,上下叠交,一起一落,合着节拍,清脆悦耳,各就各位。此时厨房里飘逸的饭香一浪高过一浪,小朋友们的肚子早就饿的咕咕叫了,眼珠子都快掉到碗里了。。。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我想人生中那挥之不去的"乳臭"就叫乡情吧!

环顾四周, 大堂前台的布局几乎照旧。倒是西边的餐厅换上了意大利式的小酒馆"Trattoria"。门里走出一位矮矮胖胖的中年女士,上前客气的与我们打招呼,一口京腔使我忘了拘束,便打开话匣子与其攀谈起那30年前的往事。。。

记得出国前最不喜欢说老北京话,认为那是"胡同串子"讲的话,土的掉渣儿。如今离别家乡岁月多,老北京话愈加成了乡情的代名词。走在街头,耳边如能飘进几句京腔,顿感亲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曾经的"五朝帝都"如今被冠以"北漂之城"。京味儿拖着"本山腔",外带夹生的洋话构成了二十一世纪的新京腔,独具匠心,包容多元。

天上人间

曾经风靡京城的“天上人间”夜总会,全称:北京长青泰餐饮娱乐有限公司"天上人间"夜总会,位于酒店西侧副楼,曾是京城繁华高消费的金三角地区。据悉2010年5月11日,因被查获有偿陪侍小姐,被勒令停业整顿六个月。其法人代表林美凤,外资企业,目前最大股东是为覃姓美籍华人(约占总股份的51%)。天上人间内消费昂贵,服务设施豪华,更重要吸引人的地方是据称有众多的绝色美女服务生,来自高校的大学生,这里一般是名流富豪聚集的场所。天上人间之所以被炒作的如此神话主要是因为能在这里消费起的个人还是极少,大多数是公司性的消费,即所谓烧(公)钱的地方。据悉已勒令关门整顿。

我们特地走过去,欲识其"庐山真面目",然门窗遮蔽,曾经的"天上人间",早已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于是转头穿过大堂,来到东侧,看到当年的工艺品商店也已变成了诱人的糕点店。而后边高大宽敞的咖啡厅仍不减当年的优雅恬静。我们于是选在靠近窗边静静的坐下,伴着悠悠的琴韵,品着浓浓的咖啡,享受初秋那最后一个午后,因次日临晨便要打道回府了。。。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初唐: 卢照邻

岁在丁酉九月九日夜

随笔于瑞士临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