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汉字的由来

日本文字种类

日本的文字由于不断地借用中国和西方文明而呈现大杂烩的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日语真是一种奇特的语言。日本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汉字和假名,其中假名又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此外,罗马字和阿拉伯数字的使用也很频繁。汉字绝大部分是自古以来从中国引进的,也有少数是日本人自己创造的。从语言学上来讲,日语和汉语都应该属于汉藏语系的,好多日语单词就是从汉语里来的,被语言学家称为sino-Japanese。两者应该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日语中平假名和片假名甚至就是以汉字为基础创造的表音文字。如“a”来自汉字的“安”的草体。罗马字的书写方式现在还没有完全统一。

日语学习法

要想学好日语,就要从基础开始入门。五十音包括了清音、浊音、半浊音、拗音及其变种、促音、拨音和长音。

日语中的汉字多为繁体,常用的约有1945个,其发音是从中国各个朝代传过去的。因此,在记汉字时,应把重点放在那些与汉语汉字不同之处及日本人自己创造的汉语中没有的字上。日语的字母称为假名,有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种。平假名和片假名是对应的,有多少平假名就有多少片假名。

broken image

平假名主要来自汉字的草书,记忆和书写时要密切集合汉字字形。如安(a)、以(i)、奈(na)的草书体。片假名主要来自汉字的偏旁部首,主要用来记录外来语或拟声拟态词,尽管近年来日语中片假名由于年轻人的流行语等使用渐广,从使用频率上讲不如平假名使用频率高。因此,如果记忆时有些主观上的排斥,也不必勉强,以免影响学习兴趣只需把平假名记住就可以了。片假名以后学单词的时候再记。就是学一个单词有几个假名就记几个,随着单词量的增加,片假名也就都记住了。我们都知道的五十音图表,横写时,这个表的横向是称为”行”,纵向称为“段”。一定要按行或段记,因为以后动词活用要用到。在图表假名旁边的是罗马字母,尽可能地也记住,因为以后在日文打字等方面要用到。

日语由平假名与片假名组成。假名,日语的表音字。

“假”即“借”,“名”即“字”。意即只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义,所以叫“假名”。汉字为“真名”。

broken image

假名主要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种。平假名是通俗易懂之意,源于汉字草书,正式使用约从公元九世纪起;片假名是部分,不完整之意。是取自汉字的一部分总成的,源于汉字楷书,正式使用约从公元十世纪起。

早期的日语没有文字系统,自汉字传入日本,日语开始用汉字来书写。当时的日语文字系统和今天的汉语文字系统一样是单一的,不过,日语的文字系统并没有停留在这一状态。约公元九世纪,日本人以中国汉字为基础创造了假名(かな,Kana)。

当时中国使用语言分别为: 唐语,汉语,吴语。

唐音似现在的北京话。汉音,吴音接近台语和粤语。

音读为中文发音,训读为日本原有读音。

起源:

论及假名之起源,则不得不提万叶假名之行程。远古之时,日本人虽有自身的语言,却没有记录的方法,利用口耳相传来传述古事。

汉字传入之后,日本以汉字为用,兴起了“文言二途”之制。(即口语使用本民族语言,书写时则只能使用汉文)“然上古之时,言意并朴,敷文构句,于字即难。已因训述者,词不逮心。”“是以今或一句之中,交用音训”,以补足用汉文纪录日语之不足。

万叶假名者,是将汉字视作单纯表音符号的一种表记法。例如“与”→“よ、ヨ(yo)”、“乃” →“の、ノ(no)”之类。众人抄写万叶假名之时,因作为万叶假名之表音汉字并不需要如表意汉字般严谨,各种简化方法遂渐出现。如“与”→“よ、ヨ”之俦。在约定成俗的简化之后,渐渐成为现代所见之假名。不过,一直到近代统一假名之前,假名仍有多种体系,正是上述假名非一时一地一人之作的佐证。

日本属于汉字文化圈,其古籍或古代(甚或近代)公文,皆以汉字写成。但由于古代汉文经典的文言文极为难解,汉字笔画又多,对当时的日本人来说,非常难学,便间接造成只限一小部分耐得住十载寒窗的书生,或有钱有势、能雇家庭教师让子女进修的贵族阶层,得以识字书写外,其余大部分民众均是汉文文盲的结果。此外,更衍生“精通汉文的文人”掌握政治的弊害。于是,“脱汉”风潮也就油然而生。

日本“脱汉”成果是“假名”(かな,kana),分为“平假名”(ひらがな,hiragana)与“片假名” (カタカナ,katakana)。二者的造字目的不同。

“平假名”是为了书写和歌、物语而诞生;“片假名”则为了解读汉文而出世。前者的主要书写者是女人,后者的栋梁是男人。

由于宫廷女人长年抄写《万叶集》,而“万叶假名”的汉字,都有固定字音,写着写着,无形中便简略了汉字,变成类似草书的字体,积年累月,就成为“平假名”。

另一方,要学汉文的宫廷子弟或考上大学的精英,为了将汉文念成日本固有语音,只好在汉文旁加上种种拆解汉字而成的助词与记号,这些助词与记号,正是“片假名”。例如,“百闻不如一见”,日语念法是“百闻见如''。有趣的是,当时的精英“作弊”方式跟现代学生学外语时的“作弊”方式大同小异。现代学生有铅笔,可以在“Good morning”旁暗自写下“古的毛宁”,事后再用橡皮毁灭证据。而古代日本学生,虽然没有铅笔,却懂得用竹签在汉文旁加上补助记号,算是一种“隐形文字”,不仔细看的话,还真看不出“作弊”痕迹。

因此,九世纪中旬以后的日本,有“平假名”文。《竹取物语》、《古今和歌集》、《伊势物语》、《土佐日记》、《蜻蛉日记》、《枕草子》、《源氏物语》等,均是无标点符号亦无汉字的“平假名”文。而这个时期,也是男、女文字势不两立的时期。

《伊势物语》中,和歌非常多,可以说是用和歌编纂成的故事,全篇以“平假名”书写也是理所当然。然而,《土佐日记》却是和歌名人纪贯之假冒女人身份所写的游记。可是,游记、日记、随笔等,是一种随意自由抒发日常生活、个人内心感情的散文体裁,用汉文来写,未免太碍手碍脚了。因此,纪贯之只好假冒女人身份用当时的口语文字(平假名)纪录下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没想到,正因为纪贯之首开纪录写下了《土佐日记》,宫廷女人们才创下王朝女流文学。

既然如此,男人所发明的“片假名”呢?难道“片假名”只能屈就于“隐形文字”的地位?当然不是。只是,“片假名”堂皇正大出现在书中的时期,比“平假名”晚了二百年左右。首先出现于《今昔物语集》,再过百年后,才又在鸭长明的《方丈记》中露脸。

即便是现在,万叶假名依然大量存在于人名地名之中。如:真奈美,千穂,伊吕波等。

附: 日语发音表

包括清音、浊音/半浊音、拗音;清音50个音节,加上拨音 ん,构成日语五十音;浊音有25个音节;拗音有36个音节;尽管日语有平假名和片假名之分,但发音完全一样。

日语清音表:

broken image

日语浊音/半浊音表:

broken image

日语拗音表:

broken image